2020年,国内发生多起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阳性事件,暴露出我国总体缺乏完善的食品追溯体系,监管部门追踪问题食品难,影响了老百姓的消费信心。为加快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在“浙冷链”的基础上,组织开发建设了浙江省食品安全追溯闭环管理系统(简称“浙食链”系统)并成功上线。
浙江省副省长陈奕君扫描二维码启动“浙食链”系统
在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日前举办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浙江省副省长陈奕君以扫描二维码的形式启动了“浙食链”系统,标志着浙江省食品安全进入了从农田(车间)到餐桌全程监管的新阶段,实现了从“田头(车间)到餐桌”的闭环管理,从“餐桌到田头(车间)”的溯源倒查。
打造全链条闭环管控体系
“浙食链”系统归集了食品从农田(车间)到餐桌全过程生产流通交易数据,全面整合原有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数字化协同应用,联通“信息孤岛”,打造食品安全“1266”全链条闭环管控体系:即建立1个追溯链条,围绕食品安全“从农田(车间)到餐桌闭环管理、从餐桌到农田(车间)溯源倒查”2个目标,构建“厂厂(场场)阳光、批批检测,样样赋码、件件扫码,时时追溯、事事倒查”6个运用环节,实现“一码统管、一库集中、一链存证、一键追溯、一扫查询、一体监管”6项功能。
“浙食链”系统到底怎么用呢?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刘璇介绍,消费者通过支付宝或者微信扫一扫食品包装上的“浙食链”二维码,就能够查看该食品的生产加工状况、工厂自检结果、监督抽检结果、食用农产品产地和合格证明、进口食品检疫和消毒证明等。
若该食品在监督抽检中判定为不合格,监管部门会在“浙食链”系统召回该批次产品,警示消费者避免食用。若消费者遇到购买的食品出现质量瑕疵,采购票据又丢失、商家不予赔偿的情况,监管部门可追溯食品流通链路,锁定出售商家,维护消费者权益。生产流通企业在食品流转过程中,可以扫取“浙食链”追溯码作出入库管理、完成流通环节交易等。执法人员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可以扫“浙食链”追溯码完成票证检查、流通链路追溯以及食品安全风险处置等工作。
集中在四个App端口输出
启动仪式上,刘璇对“浙食链”系统使用进行了演示,“浙食链”系统共构建“厂厂(场场)阳光、批批检测,样样赋码、件件扫码,时时追溯、事事倒查”6个应用场景。通过集成创新,所有应用场景功能集中在浙里办、支付宝、微信小程序和浙政钉四个App端口输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消费者、执法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个端口使用系统功能。
“厂厂(场场)阳光”,用人工智能、物联感知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食品生产单位和种养殖农场的生产加工过程和质量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管控。
“批批检测”,通过将食品生产单位每批产品出厂检测数据上传“浙食链”系统,实现出厂检验管理标准化、智能化和电子化。
“样样赋码”,按照统一编码规则对食品进行“浙食链”追溯码赋码,形成食品全链条追溯的唯一性标识。
“件件扫码”,在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通过扫取“浙食链”追溯码,关联和归集各环节食品安全关键信息。
“时时追溯”,消费者、生产经营者和监管者通过系统授权,可查询追溯食品生产、流通直至消费的全程流转链条,分析食品来源和流向等追溯信息。
“事事倒查”,出现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等情况,能迅速通过系统关联匹配产品流通链条,向属地监管部门推送问题食品相关信息,发布召回指令,确保监管部门食品安全风险处置“有着落、处到位”。
被列为2021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
建设应用“浙食链”系统已被浙江省政府列为2021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今年将实现浙江省内5000家以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接入“浙食链”系统。“浙食链”系统颠覆了以往传统分段监管的模式,以数字化改革实现了监管流程再造、系统性重塑和社会共治,让各方面分享改革的红利,加快了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浙食链”系统让消费者充分获得知情权。消费者轻松一扫,可以获得食品的产地、生产加工、检验检疫等信息。
带“浙食链”二维码产品
“浙食链”系统让生产经营主体提升管理水平。该系统能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人员管理、过程管控、出入库登记、电子索证索票等数字化管理,减少产品交易过程中的纸质票证和检测报告流转。当出现问题食品时,企业可通过系统查询原料来源、生产状况,产品库存、销售情况,分析原因并主动召回产品。
“浙食链”系统让监管部门提升了风险处置能力。通过该系统,监管部门可实时“一键追溯”,迅速精准定位问题企业及存量产品全量信息,及时核查处置,向社会公众和企业发出预警,防范和化解重大食品安全风险。监管人员可以扫取“浙食链”追溯码完成票证检查、流通链路追溯等日常监管工作。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将持续迭代升级,根据消费者、企业实际需求和监管实际需要,进一步扩充应用内容,将该系统打造成为全国食品安全追溯的“标杆工程”。
(陈明珠 市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