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日前,上海肯德基推出“食物银行”却遭市民哄抢的视频,在网上引起广大网友们的热议。此举一出,有市民表示,这一模式有助于提高食品利用率,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临期食品。那么,本市一些商铺对于临期食品会如何处理呢?记者采访发现,商家各有各“招”。
降价销售
昨天11:00左右,记者来到位于大沽南路附近的一家面包店。走进店铺内,中间的一排玻璃橱窗内摆放着很多刚生产出来的各式面包,橱窗的角落里摆放着今天的日期。几名顾客正在橱窗旁挑选着自己喜欢的面包。记者以顾客的名义与店铺内的一名工作人员攀谈起来,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店铺都是当天生产当天销售,很少能到晚上还有未销售出去的面包。对于保质期稍微长一些的面包或者蛋糕食品,他们会在临近保质期且还有几天的时间内降价销售,但是需要得到公司的许可才行。“如果发现过期或者临期的食品,我们会退还给公司,由公司统一进行销毁处理。”工作人员解释。
在南楼附近一家便利超市,刚走进大门,就看见门口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口味的面包。记者发现,货架上摆放的大部分面包保质期都比较长。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店铺对于临近保质期的食品都有严格的规定,一般销售临近保质期的食品也是采取降价销售,降价的幅度根据食品临近保质期的天数来决定,最低能打到七折左右。
随后,记者又来到南楼另外一家面包店,发现店铺内摆放的都是当天生产出来的面包,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店铺会根据每天的购买量来生产面包,如果当天晚上存在没有销售出去的面包,他们会采取打折处理,“但并不是每天都出现这情况。”
在黑牛城道一家大型超市,记者在水果区发现,一个货架上摆放了一些品相很差的水果。查看价格发现,这样的水果装满一大袋基本上才三四元钱。不过仔细观察发现,有些水果不仅不新鲜,甚至已经坏掉了。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这里摆放的通常都是品相不太好的水果。他用刀把芒果的“黑点”削下去说:“这里面都没坏。”
直接处理
记者来到体院北一家面包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般店铺内很少存在临期食品,“如果有临期的,会由店内员工吃掉,或者扔掉。”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不会采用降价促销的方式,担心消费者会专门等到降价促销才购买,影响正常的销售。
位于彩悦城的一家面包店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临期食品不会降价促销,“一般也不会存在临期问题,如果有的话,也是直接报废扔掉。”
最后,记者又来到南楼一家大型商超,在3楼销售面包的区域内,摆放了各种品牌的面包,而且很多品牌都在打折销售,记者随机查看,发现很多面包的保质期都还有好几天,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对于临近保质期的面包,他们会退还给公司,由公司统一处理。至于如何处理,自己并不清楚。
在士英路上一家农鲜生活店处理临期蔬菜显得有些随意,一些看起来已经蔫烂的蔬菜和水果被从货架上拿下后,随意丢弃在称重柜台旁的整理箱里。对于蔬菜的新鲜程度和是否能够再销售,全凭理货工作人员的直观感受和个人评判。
捆绑销售
一些大的商超对于临期产品都有明确的处理规定。在水上公园附近一家大型超市,商品货架上,同样的商品有些被捆绑在一起,以卖一送一的方式销售,记者询问一旁理货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说,“这些都是临期的商品,他们会按照日期每天进行筛选,因为按照规定,如果当天不卖掉的话,到了晚上闭店就得当成垃圾统一处理掉。”在冷鲜肉柜台、生鲜蔬菜区,记者都看到了捆绑着销售的临期商品。
记者发现这家超市的所有商品,包括一个西瓜都贴有上架时间和包装时间,因此判断是否属于临期商品的标准来自于商品上标明的日期。
一位正在选购自制面包的阿姨说,自己每天晚上8点来钟来买面包,那个时候,面包也可以买一送一了。反正都是买来第二天一早吃,花一样多的钱,能买到更多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呢。
食品再加工
昨天下午,记者在南楼一家大型超市销售蔬菜和水果的区域内看到,货架上摆放着大量的蔬菜和水果,一两名工作人员正在对蔬菜和水果进行包装和贴价签。超市内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超市内销售的水果和蔬菜都是当天进的货,到了晚上如果出现不新鲜的情况,他们会根据蔬菜的新鲜程度降价处理,如果实在不能销售了,就会扔掉。对于这种情况什么时候会出现,该名工作人员解释,进行盘点的时候会比较多。
位于绍兴道附近也有一家连锁经营蔬菜和水果的店铺,摆放着很多的蔬菜和水果,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店铺内销售的都是今天新进来的新鲜蔬菜,对于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他们会采取降价销售的方法。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联系到一家大型连锁水果店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目前,对于不太新鲜的水果,他们一般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处理,第一是将不太新鲜的水果做成水果捞来销售,第二种方法就是将不太新鲜的水果做成果汁再销售。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减少水果店成本的支出。该名负责人还解释,水果店每天进的货物都有着严格的数量规定,不会多进货或者少进货,而且在水果保鲜时也使用冷藏和喷水的办法来处理,都能减少水果出现不新鲜的情况。
临期食品 天津有规定
据了解, 2012年6月开始实施的《天津市大型超市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指导规范(试行)》,对临近保质期食品做出了明确界定。规范所称的临近保质期食品,是指临近包装物上标注的最后保质日期的期限但尚未超过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并且根据食品保质期和贮存条件等情况,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界定如下:保质期在30天以上(含3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保质期届满前7天;保质期在30天以下的,临近保质期为保质期届满前2天。
规范同时规定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食品流通经营的大型超市,应当按照本指导规范规定,加强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管理,杜绝过期变质食品问题的发生。散装食品的销售、贮存应当按照《天津市流通环节散装食品经营指导规范(试行)》的规定管理。
同时规定,大型超市应设置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或专柜,在醒目位置标明“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柜)”字样和临近保质期食品界定标准,并向消费者明示:“请您理性购买并注意在保质期内食用”,接受公众监督,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捆绑销售食品时,不得隐藏或覆盖该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大型超市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柜)明示牌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制作:明示牌底色:黄色;字体颜色:蓝色;明示牌大小应当醒目,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记者手记
临期食品处理 如何给出“标答”
上海肯德基的“食物银行”遭哄抢,再一次把临期食品如何妥当处理引入人们的视线。
如果采用打折或者买一送一的方式,就会有消费者专门等到这个时间才去购买,对日常销售产生影响;如果员工免费拿走,则可能流向不明,从而产生隐患;如果免费赠给消费者,则有可能导致哄抢……多数商家都会根据自己店铺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方式。
面对此起彼伏的讨论声,临期商品到底是“该卖”还是“该扔”,站在不同角度,想法也会不同,业内人士的意见也莫衷一是,很难给出“标准答案”。不过有一点要指出的是,对于临期食品的销售,市场没有所谓的指导价,但销售者必须明确告知消费者食品的临期情况。(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