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6 日晚间,海欣食品(002702,SZ)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鱼极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鱼极)近日收到嘉兴市环境保护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因水样PH值和化学需氧量超过排放标准,违反水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嘉兴市环境保护局责令其改正,并处罚款65.58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鱼极品牌被海欣食品收购后,便着力打造这一高端品牌,浙江鱼极的业绩一直处于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不过,海欣食品近年来业绩波动较大,去年净利润呈现亏损。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想要依靠鱼极高端系列产品帮助上市公司增长业绩,可能还需要做更多的尝试。

每经记者 陈祺欣 每经编辑 胥 帅

去年也因环保问题被罚

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内容,2018年8月18日晚上,嘉兴市环保局执法人员对浙江鱼极进行执法检查,发现浙江鱼极存在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污水管网、废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的情形。环境监测人员对污水排放口和排往市政污水管网的窖井处进行采样监测并出具监测报告,结果显示:水样PH值和化学需氧量超过排放标准。

据了解,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九条“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私设暗管,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水污染防止设施等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的规定。嘉兴市环境保护局责令其改正,并处以罚款人民币65.58万元。

事件发生后,海欣食品对此高度重视,责令浙江鱼极积极配合环保部门调查,立即拆除因环保设施施工改造临时安装的排污软管,正常运行水污染处理设施。

海欣食品表示,本次行政处罚计入当期损益,影响公司2018年度利润,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不构成重大影响。公司及子公司将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环保治理能力,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进行操作和管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履行环境保护责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浙江鱼极在2017年也因环保违规问题被行政处罚。2017年9月12日,嘉兴市环境保护局执法人员对浙江鱼极进行现场执法检查,并由监测人员在其公司厂区下风向位置分时段采集无组织废气气样。采集的废气样品经监测均超过了国家排放标准。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嘉兴市环境保护局责令其改正,并罚款人民币11.2万元。

浙江鱼极净利贡献最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浙江鱼极前身为嘉兴松村食品有限公司。2013年12月16日,海欣食品与佳福兄弟签署《股权转让意向书》,海欣食品拟收购佳福兄弟持有的嘉兴松村食品有限公司100%的股权。2014年,海欣食品完成收购,嘉兴松村更名为浙江鱼极,2014年4月开始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

收购完成后,海欣食品致力打造鱼极高端的品牌形象定位和产品系列定位。从2014年开始,海欣食品利用微信、腾讯视频、央视等媒介线上线下全方位进行品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

2014~2017年,浙江鱼极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293.6万元、6731.6万元、6473.1万元、9725.9万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246.6万元、216.5万元、810.7万元和964.4万元,总体来看还是处于稳定增长的态势。

海欣食品财报显示,其旗下10多家参股或控股公司,其中,在2017年度和2018年上半年,浙江鱼极净利贡献均是最大,分别为964.36万元、544.37万元。

相对于子公司业绩的稳定增长,上市公司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就不那么尽如人意。过去几年,海欣食品虽然营收微增,但净利润的波动较大。在2015年和2017年,公司净利润亏损3951万元和亏损2728万元。不过,海欣食品最新发布的2018年三季报显示,今年1~9月,公司实现净利润2679.5万元,相对去年同期扭亏为盈。

11月26日晚,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海欣食品一直在打造鱼极这一高端品牌,但是重视程度还不够。从产业结合消费端看,既然要布局高端,海欣食品就应该在整个中长期品牌战略方面有所举措,譬如在终端进行大面积试吃、扫码得红包等。